外婆家的院子里,總堆著幾捆青竹,陽光照在竹上,泛著淡淡的綠光。外婆是做竹編的好手,能編竹籃、竹筐、竹席,甚至小小的竹制筆筒。第一次學編竹籃,外婆教我劈篾子:把青竹劈成細細的篾,再刮去毛刺,篾子要薄厚均勻,不然編出來的籃子會歪。
我劈壞了好幾根竹子,篾子要么太粗,要么太薄,還被篾子扎破了手?!把绢^,別急,” 外婆幫我貼創(chuàng)可貼,“竹編要柔中帶剛,篾子要軟,才能編出花紋;但也要有韌性,才能撐住重量 —— 像做人,要溫柔,也要堅強。” 她握著我的手,教我編 “十字紋”:一根篾子橫著,一根豎著,交叉編織,慢慢形成籃子的底。
我每天放學后練編竹籃,篾子在手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手指磨得發(fā)紅。有次編到籃子的提手,篾子總編不緊,外婆就教我用 “纏篾法”:把細篾子纏在提手上,既牢固又好看。終于編好那天,我把竹籃遞給外婆,她笑著說:“丫頭編的籃子,比我編的還好看?!?p>后來外婆在院子里種了青菜,我就用自己編的竹籃去摘菜。青篾的影子落在青菜上,像撒了一層碎綠。外婆說:“這籃子裝的不只是青菜,是丫頭的心意?!?我知道,蘇州竹編的匠心不只是手藝,是外婆的陪伴,是青篾里藏著的愛 —— 這份愛,會像竹編一樣,牢固又溫暖。
易優(yōu)作文名師點評:
優(yōu)點:1. 聚焦蘇州竹編,地域元素獨特,“柔中帶剛” 與 “做人堅強” 隱喻巧妙;2. “劈篾子”“編提手” 細節(jié)真實,展現(xiàn)學習過程,情感真摯;3. 環(huán)境描寫(青竹、篾影)營造質(zhì)樸氛圍,貼合竹編場景。
不足:對竹編的地域特色描寫少,如未提與其他地區(qū)竹編的差異。
改進建議:可增加 “外婆說‘蘇州竹編愛編太湖的花紋,比如波浪紋、魚紋,編出來的籃子比別的地方更雅致’” 的描寫,凸顯蘇州竹編特色。
數(shù)百名學生高考語文提分20分以上,高考語文成為優(yōu)勢學科,咨詢報名:181-1815-9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