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桐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初中部九年級女生,入學前寫作文全靠套范文:不管題目是什么,都硬套 “媽媽冒雨送傘” 的模板,比如題目《我的拿手好戲》,她套成 “媽媽冒雨送我去學畫畫,我的拿手好戲是畫畫”,內容生硬;作文無原創(chuàng)內容,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套作痕跡,??甲魑某5?B。
輔導方案為 “原創(chuàng)意識培養(yǎng) + 真實素材積累”:第一步拆解她套的范文,指出 “模板和題目不匹配的問題”;第二步引導她寫真實經歷,比如 “你的拿手好戲是跳繩,為什么不寫‘練跳繩時摔倒又爬起來’的事”;幫她建立 “素材本”,按 “家庭、學校、社會” 分類記錄真實小事(如 “教奶奶用手機視頻”“運動會跳繩獲獎”)。
輔導過程中,老師每次都要求她 “先講自己的故事,再寫作文”,拒絕直接寫范文;遇到她想套模板時,就追問 “你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3 個月后,陳雨桐的作文充滿原創(chuàng)性,《我的拿手好戲》寫 “為了跳繩比賽,每天放學后練 30 分鐘,崴了腳也不放棄,最后獲年級第二名”,細節(jié)真實,獲???A。后續(xù)她主動寫 “原創(chuàng)短文”,還在班級公眾號發(fā)表《我的成長小事》,再也不依賴范文,對原創(chuàng)寫作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