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詞和虛詞在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中非常的頻繁,為使得同學們更好的掌握實詞和虛詞的運用,(易優(yōu)作文培訓,給整理了實詞和虛詞詳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詞類知識及相關練習
詞類是詞的語法分類。依語法功能和語匯意義,詞可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一)實詞
語法功能上,實詞可直接組成短語,可以充當短語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帶上語調(diào)構成句子。詞匯意義上,實詞表示事物的實在意義。
實詞主要有名、動、形、數(shù)、量、代六類:
1.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體事物、抽象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的名稱。
例如: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 學生 河流 高原 宇宙 思想 科學
表示時間:大寒 未來 下午 秋天
表示方位:上面 后頭 華北 中原
名詞的鑒別:一般不和副詞結合(如:不能說“不宇宙”);前面可加數(shù)量詞(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詞后可加“們”表復數(shù)(如:同志們);常做主語和賓語。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名詞。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么多樹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yǎng),而這大地就是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2.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可能意愿等意義。
例如:
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大家立刻都贊成,和開船時候一樣踴躍,三四人徑奔船尾,拔了篙,點退幾丈,回轉船頭,駕起櫓,罵著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進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讀、笑、操作、進行、保衛(wèi)
表示人或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提高 轉變 減少
表示心理活動:想 希望 同意 怕
表示存現(xiàn):消失 有 無 出現(xiàn)
表示使令:使 讓 請求 允許
表示能愿:能 可以 應該 必須
表示趨向:上 下 來 去 起來
表示判斷:是
動詞的鑒別:能受“不”的修飾;但除表示心理活動和表示感覺的詞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飾;可附加“著、了、過”表時態(tài);重疊式有“試一下”之意;做謂語,且一般可帶賓語。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動詞。
我們來了不久,在廚房里吃飯的時候,就爆發(fā)了一場爭吵:兩個舅舅忽的一聲站起來,把身子探過桌子,沖著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齜著牙,哆嗦著。外祖父用羹匙敲著桌子,滿臉通紅,叫聲像公雞打鳴一樣響:“叫你們?nèi)o我討飯去!”
3.形容詞
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等。
例如: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
表示事物的形狀:長 短 方 圓 厚 薄
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優(yōu) 劣 善 美 惡劣 筆直
表示事物的情態(tài):飛快 緩慢 激動 悲傷 閑適
形容詞的鑒別:能受“不”“很”修飾,可重疊(形式為AA、AABB或A里AB),可在句中充當謂語、定語、狀語,作謂語一般不能帶賓語(這是與動詞最大的區(qū)別)。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形容詞。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
4.數(shù)詞
表示數(shù)目(包括確數(shù)、概數(shù)和序數(shù))
例如:
趙莊是離平橋村五里的較大的村莊。
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表示確數(shù):一 十 百 千 萬 四分之一
表示概數(shù):幾 少數(shù) 兩米以上 五十多 十七八
表示序數(shù):第二 初一 初八 老大 老六
數(shù)詞用法:一般不能直接加在名詞前;表數(shù)量的增加,可用倍數(shù)或分數(shù)表示;表數(shù)量減少的,只能用分數(shù)而不能用倍數(shù)表示。
5.量詞
表示事物或動作、行為的單位。
例如: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見臺上有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棋,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
表示物量:個 斤 片 張
表示動量:次 回 遍 下
量詞用法:多與數(shù)詞連用,簡稱數(shù)量詞(實為數(shù)量短語);可重疊表“每”的意思;有的可以單獨作主語、定語(登臺唱(首)民歌)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數(shù)量詞。
這以后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6.代詞
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稱,或起區(qū)別指示作用,或用來提問。
例如: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zhèn)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理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人稱代詞:你 我 他 自己 別人 大家
疑問代詞:誰 什么 多少 哪
指示代詞:這 那 這些 那里 這陣子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代詞。
忽然間,他舉起了翅膀:這翅膀拍起來比以前有力得多,馬上就把他托起來飛走了。他不知不覺地已經(jīng)飛進了一座大花園。這兒蘋果樹正開著花;紫丁香散發(fā)著香氣,它那又長又綠的枝條垂到彎彎曲曲的溪流上。啊,這兒美麗極了,充滿了春天的氣息!三只美麗的白天鵝從樹陰里一直游到他面前來。他們輕飄飄地浮在水上,羽毛發(fā)出嗖嗖的響聲。小鴨認出了這些美麗的動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小練習:在加點的詞語下面標明實詞的類型。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現(xiàn)在我對于自己的處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著海面,等待有什么船來;我已經(jīng)把這種心思丟在一邊,開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二)虛詞
語法功能上,虛詞一般不能以次序為手段直接組合,大都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關聯(lián)作用,作為組合實詞的一種語法手段;有的表示語氣,成為某類短語和句子的標志。詞匯意義上,除少數(shù)虛詞外,大都不表示事物的實在意義。
虛詞有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
1.副詞
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等。
例如: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表示范圍:也 都 盡 一共
表示時間:正 將 馬上 一直
表示程度:很 更加 太 格外
表示情態(tài):特地 大力 親自
表示否定:不 勿 別 沒有
表示語氣:竟然 公然 也許
副詞運用特點:能直接修飾或補充或說明動詞、形容詞;一般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部分可起關聯(lián)作用。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副詞。
到中午,這五個堅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們熱情高漲地行走在荒蕪人際的白色雪原上,因為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為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yè)績幾乎已經(jīng)完成。
2.介詞
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例如: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示處所、方向:從 向 朝 順著
表示時間:在 趨 與
表示對象:對 為 給 關于
表示目的:為 由于 為著
表示起止:自 從 至于
表示方式:據(jù) 以 按照 通過
介詞運用特點:不能單獨使用,要帶名詞、代詞和名詞性短語構成介賓結構,用在動詞前做狀語,用在動詞后面做補語;“像、比、給、在、如、同、跟、為、經(jīng)過、通過”等詞比較特殊,當句中有動詞時它們?yōu)榻樵~,沒有動詞時為動詞(例l:火車通過隧道。2:火車通過隧道奔向前方。)
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介詞。
對家庭、朋友及我們的太空宇航員所愛著的人們來講,國家的損失首先是他們個人的巨大損失。對那些失去親人的父親、母親、丈夫和妻子們,對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們,在你們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國人都和你們緊緊地站在一起。
3.連詞
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遞進、轉折、因果、假設等關系。
例如: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絕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
連接詞或短語:同 跟 或 以及
連接句子:不但……而且 既……又 如果……那么 因此 或者
連詞運用特點:其前后內(nèi)容可互換位置。這一點是介詞所不能的。(例:1,他不和她上北京。2,他和她都上北京。1句中的和為介詞,前后詞不能互換位置;2句中的和為連詞,他和她換位不影響大意。)連接句子時多成對出現(xiàn)。
4.助詞
用來表示詞語之間的某種結構關系,或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或表示某種語氣。
例如:
有一天,父親挑了一擔水回來,噔噔噔,很輕松地跨上了三級臺階,到第四級時,他的腳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門檻。
長媽媽,已經(jīng)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
怎么了呢,父親老了。
結構助詞:的 地 得 一般 一樣
動態(tài)助詞:著 了 過 給 被
語氣助詞:啊 嗎 呢 啦 吧
助詞運用特點:只附著在詞或短語前后,不能獨立運用,除“所”外,一律讀輕聲。
5.嘆詞
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
例如: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阿阿,阿發(fā),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
嘆詞運用特點:獨立成句。(這是與助詞的明顯差異,如:“啊,天啊!”前者獨立為嘆詞,后者附著為助詞。)
6.擬聲詞
模擬人或事物發(fā)出的聲音。
例如:
后來,我就跳兩級臺階,蹦、蹦!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擔受了震動,便“嘎嘰”地慘叫了一聲。
擬聲詞運用特點:可以獨立成句,也可充當句子的狀語或定語。
小練習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jīng)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氤员M、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
二、練習的相關答案
1.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名詞。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么多樹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yǎng),而這大地就是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不重復劃線,下同)
2.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動詞。
我們來了不久,在廚房里吃飯的時候,就爆發(fā)了一場爭吵:兩個舅舅忽的一聲站起來,把身子探過桌子,沖著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齜著牙,哆嗦著。外祖父用羹匙敲著桌子,滿臉通紅,叫聲像公雞打鳴一樣響:“叫你們?nèi)o我討飯去!”
3.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形容詞。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
4.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數(shù)量詞。
這以后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5.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代詞。
忽然間,他舉起了翅膀:這翅膀拍起來比以前有力得多,馬上就把他托起來飛走了。他不知不覺地已經(jīng)飛進了一座大花園。這兒蘋果樹正開著花;紫丁香散發(fā)著香氣,它那又長又綠的枝條垂到彎彎曲曲的溪流上。啊,這兒美麗極了,充滿了春天的氣息!三只美麗的白天鵝從樹陰里一直游到他面前來。他們輕飄飄地浮在水上,羽毛發(fā)出嗖嗖的響聲。小鴨認出了這些美麗的動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6.小練習:在劃線的詞語下面標明實詞的類型。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
數(shù)量名 名詞 動詞 動詞 代詞 代 名詞 動 形容 代詞 名詞
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動 形容 名詞
現(xiàn)在我對于自己的處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著海面,等待有什么船來;我已經(jīng)把這種心思丟在一
名詞代 名詞 動 名詞動 名詞 動詞 代詞名 代詞名詞動
邊,開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動詞 動詞 動詞 名詞
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名詞 名詞 形容 形容名詞 名詞 形容形容動詞
7.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副詞。
到中午,這五個堅持不懈的人已走了l 4公里。他們熱情高漲地行走在荒蕪人際的白色雪原上,因為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為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yè)績幾乎已經(jīng)完成。
8.小練習:用橫線標出下列語段中的介詞。
對家庭、朋友及我們的太空宇航員所愛著的人們來講,國家的損失首先是他們個人的巨大損失。對那些失去親人的父親、母親、丈夫和妻子們,對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們,在你們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國人都和你們緊緊地站在一起。
9.試著找出下列語段中的虛詞,劃橫線標出。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jīng)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
實詞和虛詞詳解由(易優(yōu)作文培訓,整理,僅供參考。
《實詞和虛詞詳解_文學常識》由易優(yōu)作文網(wǎng)(www.zequeka.cn)收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