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兆青
文言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難點。掌握文言實詞是學習文言文的關(guān)鍵。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只注重文言實詞的縱向(文言實詞的多個義項)積累,結(jié)果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很令人滿意。其實,從縱向和橫向(有相同義項的文言實詞)對文言實詞進行雙向歸納和總結(jié),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進而在高考文言文閱讀中取得理想的成績?,F(xiàn)輯錄一部分,以期能拋磚引玉。
女子出嫁
1.歸。(1)之子于歸。(《詩經(jīng)·周南·桃夭》)(2)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新婚別》)
2.適。(1)女三人,長適秘書丞錢袞,余尚幼。(《江鄰幾墓志銘》)(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
3.字。(1)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2)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周易·屯》)
4.行。(1)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詩經(jīng)·衛(wèi)風·竹竿》)
恰逢、適逢
1.屬。(1)屬魏晉之際。(《阮籍傳》)
2.會。(1)會賓客大宴。(《口技》)(2)會其怒,不敢獻。(《鴻門宴》)(3)會天大雨,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4)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報任安書》)
3.適。
?。?)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以為適遭暴亂,得奮其劍。(《王命論》)
4.際。(1)良輔超拔于際會。(《論衡·偶會》)
迅速、立即、馬上
1.還(xuán)。(1)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余恐其傷女也。(《呂氏春秋·愛士》)
2.即。(1)趙奢許諾,即發(fā)萬人趨之。(《廉頗藺相如傳》)
3.立。(1)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史記·項羽本紀》)
屢次、接連、一再
1.薦。(1)天降喪亂,饑饉薦臻。(《詩經(jīng)·大雅》)
2.數(shù)。(1)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3.比。(1)比三年日蝕。(《漢書·外戚傳》)
4.亟(qì)。(1)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2)亂政亟行,所以敗也。(《左傳·隱公五年·臧僖伯諫觀魚》)
參與
1.間。(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
2.與。(1)昔者仲尼與于蠟賓。《禮運·大同》(2)蹇叔之子與師。(《左傳·僖公三十年》)(3)籍由是不與世事。(《阮籍傳》)
交替
1.間。
?。?)異才復間出,周道日惟新。(《別蔡十四著作》)
2.更。
(1)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活板》)
(2)諸婦更為媚歌唱,迭勸。(《王長年傳》)
3.迭。
?。?)自五帝以至秦,迭興迭衰?!稘h書·郊祀志上》
近來
1.間。
?。?)以君之靈,間蒙甲胄。(《左傳·成公十六年》)
?。?)帝間顏色瘦黑。(《漢書·敘傳上》)
2.比。
?。?)比來天下奢靡,轉(zhuǎn)相仿效。(《三國志·徐貌傳》)
?。?)比得軟骨病,往往而劇。(《祭十二郎文》)
輕視、鄙視
1.卑。
?。?)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國語·晉語》)
2.鄙。
?。?)予復,反鄙我周邦。(《尚書·大誥》)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傳·宣公十四年》)
3.賤。
?。?)不待父母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
4.薄。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5.少。
?。?)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史記·蘇秦列傳》)
6.輕。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莊子·秋水》)
7.狎。
(1)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左傳·昭公二十年》
陳尸示眾
1.施。(1)及文公入,秦人殺冀芮而施之。(《國語·晉語》)(2)乃施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于市。(《左傳·昭公十四年》)
2.徇。(1)車裂以徇,滅其宗。(《史記·秦始皇本紀》)(2)以降者妄,斬以徇。(《南史·檀道濟傳》)
3.肆(古代處人死刑后把尸體陳列在集市上示眾)。(1)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論語·憲問》)
捉拿、拘捕
1.收。(1)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后漢書·張衡傳》)(2)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南史·檀道濟傳》)
2.執(zhí)。(1)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梅花嶺記》)(2)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zhí)女!(《左傳·襄公十四年》)
3.攝。(1)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國語·吳語》)
4.逮。(1)詔獄逮徙系長安。(《史記·文帝本紀》)
5.系。(1)陳王怒,捕系(xì)武臣等家。(《史記·陳涉世家》)
才能、才干
1.而。(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逍遙游》)
2.器。(1)子,臺輔器也。(《新唐書·婁師德傳》)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百工,各以其器食之。(《禮語·王制》)
3.具。
?。?)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答蘇武書》)
?。?)亦稱公有治世之具。(《逸世傳》)
4.敏。
(1)暴其發(fā)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國語·齊語》)
主持、掌管
1.執(zhí)。
?。?)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左傳·襄公三十年》)
2.當。
?。?)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3.知。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國語·越語》)
?。?)子產(chǎn)其將知政矣。(《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差知夾江縣。(《高定子傳》)
4.主。
?。?)軒轅之時,史有倉頡,主文之職。(《文心雕龍·史傳》)
5.典。
?。?)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漢書·段會宗傳》)
?。?)典職數(shù)十年。(《伯夷列傳》)
?。?)專典機密。(《三國志·吳書·是儀傳》)
?。?)及帝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南史·毛喜傳》)
6.司。
?。?)役民之司盜者,授之以擊刺之術(shù)。(《教戰(zhàn)守策》)
?。?)實司大嗥與有濟之祀。(《左傳·僖公二十一年》
7.制。
?。?)專權(quán)擅勢,蔽晦先王,獨制官事。(《戰(zhàn)國策·趙策》)
8.尸(尸盟:主持盟會)。
?。?)小國固必有尸盟者。(《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9.為。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國語·周語上》)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10.職。
?。?)有司職之。(《管子·大匡》)
11.長。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厭惡、憎恨
1.疾。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論語秦伯》)
2.惡。
(1)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左傳·隱公六年》)
計謀、計策、謀略
1.略。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六國論》)
?。?)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左傳·定公四年》)
?。?)大略駕群雄。(《古風五十九首》)
2.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史記·管仲傳》)
3.計。
?。?)諸生無能出奇計。(《鹽鐵論·利議》)
4.畫。
?。?)為國家樹長畫。(《史記·太史公自序》)
?。?)謀臣獻畫。(《封建論》)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史記·淮陰侯列傳》)
5.策。
(1)公達前后凡畫奇策十二。(《三國志·魏書·荀攸傳》)
來源:語文報·教師版
《文言實詞橫向積累示例_文學常識》由易優(yōu)作文網(wǎng)(www.zequeka.cn)收集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