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名著導讀與知識考點及配套練習
一、作者介紹
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別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生于一個 由學官淪落為小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他的父親吳銳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 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但科考不利(因其出身本身就低下,加上家里貧窮,還因商人出身, 明朝重農抑商,商人不可參與科考),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最后晚年有個做官 的機會,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 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 不滿和憤懣,成就了一部杰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游記》。
吳承恩的好友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 ”,而“ 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 ”,嘉靖二 十九年大約 40 歲,吳承恩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后, 由于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于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 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后“拂袖而歸 ”,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 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 82 歲,晚景凄涼。
他除勤奮好學外,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 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 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chuàng)作《西游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 歲后,他搜求的奇聞 已“貯滿胸中 ”了,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50 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 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歷時 7 年。
二、文本介紹
(一)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1.《三國演義》:共 120 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
2.《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共 120 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
3.《紅樓夢》:原名《石頭記》等。(清)曹雪芹、高鶚作,120 回,前 80 回曹雪芹作,后
40 回高鶚整理。
4.《西游記》,共 100 回,明代吳承恩。
(二)《西游記》介紹